机械设计师写的一本《机械制造工艺学_常同立》
|
推荐一本小书,比较薄,简明扼要。机械设计师眼中的机械制造工艺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在总结专业教学实践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大纲编写本书。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始终贯彻下面基本思想:
写一本容易读的书。在保证知识内容阐述完整严密的条件下,追求叙述直白、易懂。
写一本实用性强的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有些内容较为难懂。本书编写力求使教师容易教,学生易懂,便于学生获取实用性强的知识。
本书内容完整,实例丰满,简明扼要,实用性强。突出强调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写能力培养与训练。特点如下:
(1) 体系完整,结构合理 在章节安排和内容阐述上,一方面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努力使知识阐述更加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富有启发性。
(2) 重点突出,简明精炼 突出课程的主线,并加强工艺与设计的配合。全书叙述简明,论述精炼。
(3) 注重能力,突出实用 针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内容。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行业的一项重要和主要工程技术。教材强化了所阐述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强化了例题和实例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并对部分例题进行了较详细解答。
(4) 反映发展,顺应形势 强化了数控加工工艺等反映新技术发展的内容,在教材内容取舍等多方面反映新技术需求变化。新的教育形势发展需要加强教学效果与效率,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本书使用提示:建议课堂授课48学时,课程教学可以另外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课、习题课。限于篇幅,教材实例内容受到一定限制,而实际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十分有益。因此对于多学时情况,建议授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专业方向,适当增加案例讲解,进一步扩充本书实例内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对于自学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外,选一本机械制造工艺手册作为参考资料,作为对本书内容的补充,预期将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全书编写分工如下:第3、6章主要由东北林业大学杨家武编写,第4、5章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佟志忠编写,其余部分由东北林业大学常同立编写。全书由常同立组织编写,并完成统稿和校稿工作。本书由东北林业大学王述洋教授进行了审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目录 · · · · · ·
第1章 机械制造工艺预备
1.1 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概述
1.2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1.2.1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1.2.2 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1.3 机械加工质量 1.3.1 加工精度的含义 1.3.2 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1.3.3 加工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1.4 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1.5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
1.6 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
1.7 基本尺寸链理论 1.7.1 尺寸链概念、组成及特性 1.7.2 尺寸链的分类 1.7.3 尺寸链的基本计算方法 1.7.4 尺寸链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1.7.5 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习题及思考题
第2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2 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
2.2.1 零件图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审查
2.2.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审查
2.2.3 图样标注的合理性
2.2.4 材料选用合理性
2.3 毛坯的选择 2.3.1 毛坯的种类 2.3.2 毛坯选择方法 2.4 工艺路线的拟定 2.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4.2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4.3 加工方法的确定 2.4.4 加工阶段的划分 2.4.5 加工顺序的安排 2.5 工序设计 2.5.1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2.5.2 切削用量的确定 2.5.3 加工余量的拟定 2.5.4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5.5 工序简图 2.6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概述 2.7 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2.7.1 时间定额与提高生产率措施 2.7.2 工艺方案的经济技术分析
习题及思考题
第3章 机床夹具设计
3.1 概述 3.1.1 工件的装夹 3.1.2 夹具的组成、分类和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3.1.3 工件在夹具中加工时加工误差的组成
3.2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3.2.1 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3.2.2 工件定位方式及其所用定位元件 3.2.3 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3.3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3.3.1 工件的夹紧及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3.3.2 常用典型夹紧机构
3.4 夹具的其他元件 3.4.1 夹具的连接元件 3.4.2 夹具的分度装置 3.4.3 夹具体
3.5 典型机床夹具设计 3.5.1 钻床夹具 3.5.2 镗床夹具 3.5.3 车床夹具 3.5.4 铣床夹具 3.6 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6.1 对机床夹具的基本要求 3.6.2 夹具的设计步骤 3.6.3 夹具设计实例
习题及思考题
第4章 机械加工精度控制
4.1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4.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磨损 4.2.1 机床误差 4.2.2 夹具制造误差及磨损 4.2.3 刀具制造误差及磨损
4.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4.3.1 工艺系统刚度 4.3.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丁精度的影响 4.3.3 减少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4.4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4.4.1 工艺系统的热源 4.4.2 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4.3 减小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4.5 其他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4.5.1 加工原理误差 4.5.2 测量误差 4.5.3 调整误差 4.5.4 残余应力
4.6 加工误差的统计学分析 4.6.1 加工误差的统计学规律 4.6.2 分布图分析法 4.6.3 点图分析法
4.7 控制加工精度的途径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
5.1 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5.1.1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 5.1.2 影响零件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
5.2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5.2.1 机械加工动力学系统 5.2.2 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 5.2.3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
5.3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6.1 装配与装配精度 6.1.1 机器装配概念 6.1.2 装配系统图与装配工艺系统图 6.1.3 装配精度
6.2 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纲领
6.3 装配尺寸链 6.3.1 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6.3.2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6.3.3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6.4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6.4.1 互换装配法 6.4.2 分组装配法 6.4.3 修配装配法 6.4.4 调整装配法
6.5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6.5.1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6.5.2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内容 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
7.1 非常规加工方法 7.1.1 电火花加工 7.1.2 电化学加工 7.1.3 高能束加工 7.1.4 超声波加工 7.1.5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7.2 成组技术
7.3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7.4 先进制造模式 7.4.1 并行工程 7.4.2 精益生产 7.4.3 敏捷制造
习题及思考题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