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常同立液压控制系统(上册)
|
1-1 题
参考答案:
不同:
(1)系统结构不同;
(2)元件性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3)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同;
(4)系统精度不同;
(5)系统设计方法不同。
相同:都可以通过液压控制元件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
参阅书第2至6页。
1-2 题
参考答案:
优点:
(1)体积小和重量轻;
(2)刚度大、精度高、响应快;
(3)驱动力大,适合重载直接驱动;
(4)调速范围宽,速度控制方式多样;
(5)自润滑、自冷却和长寿命;
(6)易于实现安全保护。
缺点:
(1)抗工作液污染能力差;
(2)对温度变化敏感;
(3)存在泄漏隐患;
(4)制造难,成本高;
(5)不适于远距离传输且需液压能源。
参阅书第10至11页。
1-3 题
参考答案:
优点:
(1)电液伺服阀的主阀芯控制;
(2)液压柱塞泵变量机构;
(3)限压式叶片变量泵;
(4)液压压力阀(溢流阀、减压阀、平衡阀等);
(5)液压调速阀;
(6)飞机制造(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7)飞行模拟器制造;
(8)地震模拟震动台;
(9)飞机制造(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10)四足机器狗(Bigdog);
(11)仿人机器人人(Atlas);
(12)薄钢板轧机;
(13)仿形车床;
(14)大型水槽造波机;
(15)飞机发动机矢量喷管控制;
(16)负载模拟器;
(17)导弹火箭等舵面控制。
参阅书第6页、第14至19页。
1-4 题
参考答案:
机电控制与液压伺服控制具有互补性;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功率和响应频率优于机电控制系统,可以用液压伺服控制替代机电控制,但是机电控制系统成本更低。
液压比例控制系统与机电比例控制系统的特性具有一定的重叠。重叠领域可以替代。
参阅书第14至15页。
1-5 题
参考答案:
从发展历程看制约液压伺服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反馈控制理论和技术,流体动力控制理论与技术。
反馈控制理论和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获得突破。
流体动力控制理论与技术在二十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获得突破。
从发展历程看制约液压比例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比例电磁铁和液压比例阀理论与技术。
比例电磁铁和液压比例阀理论与技术在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获得突破。
参阅书第12至13页。
1-6题
参考答案:
几乎液压传动和低端液压伺服控制领域都可以用液压比例控制
用液压比例阀替换普通液压阀,则可以将液压传动系统变成液压比例控制系统
用高频响比例方向阀建构闭环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与低端伺服控制系统相近。
液压比例控制的应用领域很宽泛。
参阅书第4页、第10页、第15至16页、第20至25页。
1-7 题
参考答案:
微分方程,它可以有方块图、传递函数、状态方程、波德图等多种表达方式。
参阅书第7页。
1-8 题
参考答案:
开关控制是更基本的控制。机器的最基本的控制系统是以开关控制为基础就建立的顺序控制系统。在这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工况的控制是连续量控制。
参阅书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