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国重器》有感第二季——简述分析和实列
我们是愤青,我辱骂某些人,鄙视某些人和行为,但没办法在愤怒的同时我们每个中国人,特别是我们每个在位的工程师还得继续努力!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都开放几十年了,我们国家的高新企业不是很多吗?模仿了几十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呢? 这个需要我们大家以后的继续努力,下集我继续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这样! 探讨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关于网上对柳传志先生的一个评论新闻,“在商言商,不谈政治”的话题,我想,在全球的工业发展,不可能剥离政治而独立分析完整的工业或者商业发展论文。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每一个中国的学生都学过或者将要学的一个很伟大的命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建筑这个道理是每个政治家必须懂的规律,所以为了保证从政者代表的利益最大化,他的从政时代的一些政策都会对经济起到一定的影响。自然今天这个话题会必须涉及到一些国家或国际的政治。 为什么我们开放了几十年,模仿了几十年,没有研究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端科技? 我从业经历发现,从国企、外资世界500强到国内民营上市企业里,国家在科技发展的鼓励政策上的变化,由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产-学-研”到“科技创新”,企业的响应计划由“产-学-研”项目建设到“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变化,同时通过关税控制、出口退税等政策,动不动就是几千亿的投入,都可以看出来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的顶层设计者和领导者都是用心良苦,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产-学-研”我想有很多朋友们都知道,也有很多朋友都在执行过这个政策,当然这个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国家支持某个专业领域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里的教育机构对重大科技的研究,最终达到民用效果,比如西安交大的空气压缩机项目,长春大学的激光项目,国家给予每个相关课题的教授专家一笔大的研究费用,同时政府指引相关行业里的某个企业与其一起参与研究,最终实现批量生产,工业化生产来实现技术转化的日用民用产品领域,提供生活水平,降低能耗。 “科技创新”,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支持了,也就是企业自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由有关专家来品评认定后,国家给予资金奖励支持。目前国内有数不清的“高新企业”了。 关税控制,这个有很多人忽略的政策性影响力,目前国家为了保护国内某一个弱势行业领域,都进口该行业的产品实行高税费的征收政策来避免冲击国内弱势行业或企业,这个和退税政策效果一样,国外也有这样的政策存在。最常见的就是汽车行业的关税,其他与装备制造业有关的当然存在,动不动就是10%以上,为什么很多朋友说进口的东西是好,但就是老贵了,这就是为什么贵了,因为这些关税是在最后由国家的中央金库补贴到国内所谓的“高新企业”。 除了以上的鼓励扶持政策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的免费,免费征地等等,但为什么就没有提升竞争力,提高科技水平呢? 记得某个网站新闻的评论员说过,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利益的驱使下,在这个链条上的得利者执行时就不是按照国家的原意去执行了,也就是说,执行力不够,监控制度是个漏洞导致了这个现象。 “产-学-研”这个应该是目前国内最有效的鼓励政策,但也存在作弊或者打着幌子忽悠中央金库的现象,“产-学-研”往往是比较尖端的科学课题,在某个领域是往往需要投入时间很长,投入资金很大才能收到微效的,但有时企业者为了实现一夜暴富,往往是在不成熟情况下推出产品,来获取政府补贴,他们没有耐性,缺乏持续投资的能力和愿望,导致很多项目没过几年不了了之,企业他们通过贴个““产-学-研”“的牌子融资上市圈钱,吸引广泛客户目光来提高销售业绩,产品技术水平却还是那样。 当然也有部分的研究人员恶心参与分利,导致企业心灰意冷退出项目的情况大有人在。因为这样的一个项目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以上,私人得利何乐而不为呢?最近不是经常报道很多人拿着项目的幌子到处要政府资金,就是这回事。 “科技创新”在国内95%是忽悠的,为了上市或者获取更多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委无非就是相关领域专家和科技局,厅,部,这里的道道,给钱就能评,而且基本上大点的高新企业都有当地政府一把手作为靠山,扶持着。很多人会想,有钱有扶持他们会开发新产品呀,会研究新产品呀? 他们会广泛地找到行业里的知名品牌几个产品,进行模仿,避开外观专利,结构专利,稍做修改,就是申请了专利,有了专利,牌子就拿到了,投入少,时间短。很多企业家只要这样的效率。 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要实现真正的研发,创新;需要的团队架构是什么样的?配置需要哪些?投入要多少? 在国内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计划经济发展左右我们的市场模式、管理模式;包括现在的航空军工领域现在都是这样,他们必须与敌对国家的军工产品对抗,等于就是设定了目标,类属于计划发展。当然这个比民用领域又会好很多。计划发展是既有目标了,然后根据目标发展,不需要自己主动创新。 而市场发展模式,是类属于全新引导作用的发展模式,完全由市场利益驱使下去探索发展目标,引导消费市场的模式,比如苹果公司就是典型,其余的行里的企业都是模仿一直从未超越的,跟着人家走。这个特点就是您必须超前预见或者引导发展方向,这个发展模式的企业在研发团队里,必须紧跟市场部门的调研报告走,或者必须有自己的应用研究团队,对某个产品的用户未来应用趋势进行分析并实现在自己的产品上。 所以综上2个发展模式,您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企业里研发团队有几个有自己的应用研究机构?他们多数都是画图员而已,他们团队开会首先会说,某某公司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什么优点,我们怎么怎么样,只是跟随从未超越,在意识形态上已经输了,谈何说起创新研发? 关税控制,同时又给予出口退税,这个支持在很多企业家眼里看来就是让我赚钱,赚大钱了,我们纵观身边各个国产产品,您不难发现;每个产品领域的企业都是产能过剩,为什么导致这样呢?还是归根结底属于每个企业家的逐利所致。 国产的同样名字的产品(先不说质量和精密等级)的价格是进口产品的1/10,利润却是是进口产品的20%,所以产能不过剩才怪。为什么国产产品利润那么高呢?第一管理成本低、第二没有研发成本,他们不需要庞大的研发经费和团队,不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因为他们只需拆卸、测绘、画图、模仿、组装,当然没有售后费用了,因为他们告诉您,这么便宜您还想服务?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呀。 如果零关税,同时出口不退税的话,他们的产品几乎没有价格优势,他们没有任何优势,他们的优势坦然无存下,还会出现产能过剩? 说个实列吧? Rexroth的产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的柱塞泵PV180系列国外也就是2000左右欧元,如果没有关税控制的话,到国内的价格也就是18000左右,但有关税情况下基本上就控制了30000多了,国产的模仿品售价就是20000多左右,如果关税不控制,他们还有生产的能力吗?他们的产品如果在可靠性、精密等方便没有创新,没有优势还会有人买吗? 比如电磁阀这个产品;国内的电磁阀有50左右的,当然线圈的线材他们国产用的是“铜包铝,也就是里面是铝线外面镀铜”,阀体材质含铜55%,其余的都是铅和锌,经常容易烧线圈,密封材质他们纯度55%,注塑成型不平整,还有颗粒,经常漏气,样子和国外品牌相似,性能肯定不能相比,但德国的某一知名品牌电磁阀也就是100欧左右,如果没有关税控制,他们还能产能过剩? 我们很多购买的企业领导经常被“高新企业”、“国企”、“军工品”等标贴忽悠,更是被他们所说的“性价比”所忽悠。 我们大家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 我想最近大家都有多有少地关注党的十八大新政策,里面提到的有: 1. 市场主导经济发展; 2. 公平竞争; 3. 健全法制法规。 完善以上3点基本上可以让我们都用上高科技性价比高的产品了,怎么理解上面几条? 市场主导经济发展,这个以后政府尽量会减少“产-学-研”、“高新企业”的现象出现,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善您自己的管理模式,简单的拿过来模仿、加工制造,没有技术创新的产品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您是卖不了高价,也卖不出去产品的。同时这些贴标贴“产-学-研”、“高新企业”的产品,政府不会定性指标强卖了,采购经理不一定要买您的了。 公平竞争,这个是很多中小企业,或者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最渴望,也是最期待的政策了,以前很多特殊行业都会限制门口,以各种条件政策 限制民企参与,小企业参竞争,他们通过这些条条框框来为自己的利益创造“寻租腐败”机会,公平竞争会降低关税,使国外品牌零关税在国内销售,是广大消费者得到最先进的产品。关税控制实际上就是保护国产劣质品的产能过剩,变相地消耗国家资源。 健全法制法规,这个会让更多企业的公平竞争更有保障,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减少“高新”忽悠,保障消费和用心创新的人利益,知识产权的保护,消除模仿,消除“寻租腐败”现象。 巨片里有一位嘉宾说了一句话,很经典也很实在,如果我们要做创新,做制造装备工业的强国,我们这些领导或者领头人必须耐得住诱惑,不能追逐短期利益。 我们必须要完善企业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只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才能使我国走上技术强国之列! 陆续我想继续写点关于中国工业发展畸形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探索! 我是一个恋家乡的人,我爱我的家乡父老、更爱我的伟大祖国! 经常和很多在国外的华人交流,包括朋友,同学,他们很多都说国外的月亮怎么圆,国外的环境怎么好、、、、、 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好美景一样存在,只是我们出行太少,或者我们被世俗欲望所束缚没有给自己 时间出游自己的祖国大地,也许您有一天出行国外和国内许多地方后会发现,原来祖国是最可爱的、最安全的---就像是自己的母亲一样,可以任性! 我太太经常和我探讨过国外和祖国,我很气愤,我甚至和谈对骂过几次因为这个问题! 祖国目前是存在这些那些问题,但终归一句话“儿不嫌母丑”,我们一起努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