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0:31:40

压铸机与增压缸

本帖最后由 十年误国 于 2015-12-20 00:35 编辑

增压活塞是没啥要说的,一头大一头小,小头压强高。关键是单向阀,增压活塞杆插到主缸屁股里,把主缸油压升高,主缸油压一高,就要向来油方向反蹿,所以必需弄个单向阀。压铸机的主流单向阀,是所谓浮动活塞——

搞注塑机的人一看就明白,相当于料杆头部的止逆环。就是在缸里放了个环子(浮动活塞),在环子与增压活塞杆台阶的结合部,即我铅笔指处,有个缝子,主缸的进出油,必经这道缝子,如果增压活塞向左一顶,就会关闭这个缝子,油就出不来了,主缸活塞回程时,增压活塞也会回程,环子会卡到阀板上,不得向右动,而增压活塞还会向右走,这样缝子就出来了,主缸的油才能流出,主缸活塞才能回程。

这是七十年代德国的烂设计,流行开来,非要说好处,要么增压压强接触的油封少? 弊大于利,是个烂设计,行业香臭不分。首先是加长了结构,你看浮动活塞和主缸活塞有很大的间距,这个间距长度相当于一个增压行程,这是怕主缸表孔把浮动活塞上的密封给喇掉。主缸肯定要有表孔,看增压力的,表孔位置图上没画,在靠近主缸活塞那里,浮动活塞够不着,以免——

然后同轴度差,浮动活塞上有阀线的,这个阀线往往被增压活塞杆上的台阶,磕歪漏油,因为不同心,造成保不住压,或增压升压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机器性能。所以这些年,国内有一半的厂家,都把这个浮动活塞,改成外置单向阀了,就是用一个插装阀当单向阀。伊之密十年前一上来做压铸机,就是外置单向阀结构,现在只有力劲等少数厂还在以浮动活塞结构主打市场。

有一家厂,做压铸机的,给我吹大发了,说自已有独门绝活,怎么讲呢,把浮动活塞干成实心的(一圈有孔走油),把增压活塞杆头部车细,插进去导向,解决了,市场效果很好,本来它那个升压时间,压铸件都凝固了,增压力还传不到模腔里,后来——八百吨做不出的产器,用改进后的六百吨机器解决,带我现场看的。所以这家的某工,他设计的,就是我在什么贴子里说的,五天被我训了三次的那家伙,但我从没称他为画图工,一向叫他工程师,行业内得我如此待遇的唯有此人。 只是呢,用浮动活塞干吊,怎么不能解决,外置单向阀,内置单向阀,差动缸,对不对,还是——理论浅,站得低。 乘,这对我有什么难的,对我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根本不会用浮动活塞这种烂结构。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0:49:00

什么叫外置单向阀,我们的行话,因为相对于我们的一种直通单向阀,是插到增压活塞里的,叫内置单向阀。

目前有一半的厂家,改成外置单向阀结构了,没浮动活塞的。下图这个插装阀,阀芯上打孔,就是当单向阀用的,你可不要用控制油路引到阀芯后面,关闭此阀,那就慢了,此阀要求在百分之二秒(20毫秒)内关闭,你那控制油路才多大通径。但行业内的很多厂,往往如此,我一看外置单向阀芯上没打孔,是用控制油路关闭的,就知道是哈货。

另外弹簧不能太软,此阀的关闭速度,由控制油路和弹簧强度共同决定,所以我一看下下图,在弹簧上垫东西了,我就知道是为增加弹簧强度——在这一点上,这家还比较专业,其它厂有的就不行,不但用小通径控制油路,弹簧还软。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0:57:52

如何判断是外置单向阀结构,还是浮动活塞结构,这不是有个手轮吗,是给主缸放油的储能器的插装阀手轮,在这个手轮对面,如果有块盖板,那下面就是外置单向阀,如果没有这块盖板,就是浮动活塞结构。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1:11:16

而且这个手轮一定会高于主缸,不会和主缸在一个平面上。因为储能器出来,先经手轮插装阀,穿过,再向左经单向阀,向下,到主缸。如果手轮和缸在一个平面上,油一出手轮插装阀,就直接到缸里了,不经单向阀。

外置单向阀机的增压活塞杆就是光杆。如图,上面为什么还车了个台阶?那个台阶应该再车细,以减重降增压冲击,那个台阶长度,是主活塞回程时,顶那里,把增压活塞机械顶回,增压活塞的回程不靠油顶,所以增压缸的前腔是空的,只接根排气管出来。浮动活塞结构也如此,前腔是空的。


由于外置单向阀不是液控的,所以在主缸回程时,这个阀打开不了,主缸后腔就排不掉油,无法回程,所以往往在某处,等于和外置单向阀并联于缸吧,又加个液控阀,如图。是个叠加液控阀。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1:16:06

本帖最后由 十年误国 于 2015-12-20 01:17 编辑

老式机的液控单向并是自制的,在我手指左边一点,里边也没钢珠,不是复式阀,怎么能顶开的,哎,做了无数台,没问题,还让老家伙蒙上了。

外置单向阀结构就没什么好说了,相信你们设计,也多半会设计成那样。下边说内置单向阀结构,是把单向阀插在增压活塞里的——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1:50:07

内置单向阀,估计不是压铸机行业自已设计的,八成是瑞士布勒从液压机行业抄的设计。

就是油穿过增压活塞杆里的内置单向阀,去推主缸,当主缸打到头时,会产生两个变化,一是主缸及增压缸的油压会急剧升高(两缸共用一股油),导致增压活塞克服增压缸前腔背压(增压缸前腔装了个溢流阀,可用背压方式调增压力),产生增压。

第二个变化,就是主缸打到头,油会静止,这样内置单向阀内置单向阀会关闭。

反正主缸活塞一干到头,增压缸就启动,同时内置单向阀关闭,这个原理。

问题是,无论是浮动活塞,还是外置单向阀,统称双回路,就是主缸和增压缸,分别有自已的储能器和插装阀,不共用一股油,而单置单向阀结构是共用一股油。

共用一股油也没啥问题,而且大大减化了系统,结构还紧凑,力劲那个双回路浮动活塞结构,阀板有个大电视机大,我的单回路阀板就一个方便面桶大。单回路很好,还有其它优点,但为行业所摈弃不用,太简单,不好装逼,这是聪明人的想法,老外的想法,所以当年德国沃坦一推出双回路,所有的机厂,包括日本那几家,意大利那几家,全部,统统放弃了单回路,人家的功夫在技术外。但国内也跟风,学老外的口吻,说单回路不好,国内纯是一帮傻逼,不得要领。

单回路到底哪不好,到今天这帮傻逼也说不上具体的,不学无术,不求甚解,鹦鹉学舌。

这帮傻逼的说法,就是主缸和增压缸的活塞速度要独立可调,不要一调增压缸速,主缸速度也跟着变,如果是单回路,两缸油共用一个插装阀,那两个缸速就不能独立可调,所谓参数相互影响。这都是放屁,工艺上并无此要求。

所以单回双路的区别,就是两缸有没有独立的放油阀(插装阀),哪怕两缸是共用一个储能器,但是由两个插装阀分别驱两缸,也是双回路。

而单回路就是两缸共用一个插装并,速度无法独立可调。那个增压缸活塞的速度,你要调它干毛,只是老式单回路的结构,如果增压活塞速度慢,会影响内置单向阀关闭时间,从而影响增压力的升压时间。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1:59:48

那么在大吨位上,还有一种内置单向阀的双回路结构,不知是哪个老几设计的,估计力劲没这本事。

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搞,可能是力劲也吃不消浮动活塞的同轴度问题了,大吨位不是儿戏,所以——为什么搞成内置单向阀结构,可能是这样认为增压油接触密封少。另外结构紧凑。

这种结构的主缸储能器放后,油穿过增压活塞里的单向阀,去推主缸,增压缸储能器在前。

注意内置单向阀屁股有个顶杆,变成液控的了,否则主缸活塞无法回程,或者说不一定是液控的,就是这可能是个死顶杆,靠增压活塞回程时,内置单向阀屁股主动往上顶的,这样限了内置单向阀的位,内置单向阀不能再向右动,而增压活塞还能向右动一点,这个单向阀就打开了,主缸就能回程了。

这样造成平时,内置单向并和增压活塞间,有一道缝子,那么当增压时,要关闭这道缝子,只能靠增压活塞向左运动关闭之,内置单向阀的弹簧是无法再把阀芯向右顶关闭那缝子了(因为有死顶杆在限位)。

这样造成,增压活塞的速度,就关系到了单向阀的关闭速度,也就是增压活塞的速度,影响到了增压的升压时间(此时间事关机器性能)。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2:06:28

那个死顶杆如果改成液控顶杆,液压复杂了。那么死顶杆,多见于国内小吨位的内置单向阀机。

怎么判断这是单回路机,一个储能器,这个还不是原理上的区别,应该是一个手轮,代表只有一个插装阀,两缸共用这个插装阀。

凡是手轮在缸的轴线之上的,都说明,储能器插装阀,被那个死顶杆,给逼到上面去了,轴线被死顶占住了。

只有我们地方上的机器,单回路,内置单向阀结构,手轮是在缸的轴线上的,因为它是内置顶杆,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2:11:29

内置顶杆,油穿过这个法兰的孔,但这个法兰的中央是实心的,可以接触到内置单向阀的屁股,被动推启之。

而其它单回路机,手轮一律在死顶杆之上,阀板也干大了。实际上他们也不是死顶杆,是根镙杆,长度可调,就能调内置单向阀的开口量,从而调内置单向阀的关闭早晚,从而调增压升压时间(内置单向阀关闭后才能升起增压力)。客户调个毛,瞎讲究。

无论是外置顶杆还是内置顶杆,都是死顶杆,影响了增压力的升起时间,因为顶杆一限位,就得靠增压活塞往前跑,才能关闭内置单向阀,哪有弹簧半闭快点。

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十年误国 发表于 2015-12-20 02:18:47

本帖最后由 十年误国 于 2015-12-20 02:26 编辑

什么死顶杆活顶杆,老子统统不要,就是把内置单向阀屁股,直接顶到储能器插装阀头上的。

你增压时,储能器一定是开启的,对吧,那储能器插装阀芯一定是向右运动过的,就把位置让出来了,不会再对内置单向阀限位,内置单向阀在弹簧作用下,一下就关闭了,造成增压升压时间极短。

那在活塞回程时,储能器一定是关闭的,插装阀一定是向左运过的,就能对内置单向阀产生限位,这个单向阀就能打开,两缸就能回程。

就这点事,把东西扔了还把问题解决了。这个增压升压时间,我们行话叫建压时间,越短越好,是压铸机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国内国外除了老孟,没人能短过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压铸机与增压缸